今天是: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园地 > 课题与研修 > 文章页

教研心得——宁冬静

2015-03-23 08:21:32   点击次数:11747 次  【打印】 【关闭】

    听了讲座以后,陷入一种怅惘的状态中:似乎难辨的前路上出现了数点亮光,但是细思又好像是早已相识。随着陈校长短短的讲述,仿佛从另一个角度和高度回头来看自己的工作,不禁心潮翻涌。落实到下学期的工作中,我希望能够在以下的方面进行自我调整与提高。

一、创设情境 一直以来中西、古今的教育差别都客观存在,而近年来的素质教育也常常用西方来作参照物,在讲座中,曾经提到一个学生眼中中外老师的差别令我印象深刻。我个人也常常感慨人心不古,也常常遥望天地君亲师的师道尊严,但是时移世易,变化万千,一方面是接受了无数新变化的学生,而另一方面却是追古守分的老师,又怎能怪矛盾加剧呢?对于学生来说,感情的接纳可能是比分数压力或是教学任务要重要得多也难以把握得多的因素。所以在本学期的备课及上课中,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或对课堂教学有启发性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来开启课程,尝试提高内在感情接受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二、加深融合 陈校长提到往往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然后喜欢他的课,其实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无论是作为学生的自己还是作为老师的自己都有过相关经历,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感情毕竟虚无缥缈,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会后反思,果然如此么?只能如此么?自己只是坐等学生来认可自己,投来欣赏之花么?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去欣赏、去进一步认识他们,除了学习、除了分数,他们还有许许多多值得认识、值得引导的地方。而作为班主任,这不仅是提升途径,更是责任。更积极地去喜欢学生,让学生喜欢,也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课堂更加欢快,或许,也是提升效率的一种方式;

三、学以致用 在听讲座时觉得很多时候有豁然明朗之感,但课后再看笔记,又有万变不离其宗之感。但毕竟对于常规常态性问题又有更广泛的视野与更准确的定位。想想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在分数的牢笼里闭门造车,他们每天接受到的就是日复一日的课程与大同小异的为未来读书的说法,他们看到的是分数高了就老师表扬家长微笑褒奖,分数低了就埋怨批评,他们听到的是谁谁考了多少分,谁谁又谈恋爱了····长此以往,又怎么能怪他们心胸狭窄,自私冷漠,不知感恩与没有责任感呢?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为了明理,而考上理想的学校说到最后也无非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但是对于学习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不喜欢乃至于厌恶呢?能否像陈校长给我们开了一扇窗那样,我也能给学生在分数与考试之外更广阔的生命视野?从历史之纵,从世界之宽,或许未必能多么广多么全,但对于学生哪怕有多一点的触动,想必对于他未来的发展,以及目前的学习态度都多少有所帮助吧。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招聘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招生咨询